2022年3月,春回大地,氢电行业期盼已久的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终于发布,规划首次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成为中短期内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地方层次,武汉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达到3000辆,示范群之外,氢电产业也有“春天。
此外,国家《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2)》的发布为氢能船舶的示范应用进一步扫清障碍;示范方面,3月份两个100台级燃料电池冷藏车示范项目同时开启;产品开发方面,全球首台超2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强检,有望加速燃料电池在重卡、船舶、储能发电领域的更多示范应用。同时,氢电市场融资事件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遴选出3月份氢电产业的TOP 10影响力事件,并一一进行分析。
1、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事件回放: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GGII分析:
本次氢能规划从规划保有量来看较为“稳慎,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这一战略定位是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及底层逻辑。
2、工信部开展2019-2021年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及预拨测算工作
事件回放:3月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2019-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9-2021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测算工作。根据工信部本次披露信息,2019-2020年间,共有12家车企就1140辆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推广应用补贴申报,其中1029辆通过了专家审核,补助金额合计43824万元,平均每辆补贴金额为42.59万元。
GGII分析:
根据GGII《燃料电池汽车月度数据库》,2019-2020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交强险上牌销量合计为4687辆。本次通过工信部审核、拿到国补的燃料电池汽车共有1029辆,加上2021年年度通过审核的1170辆,合计为2199辆,仅占2019-2020上牌数量的46.9%,还有超过一半的销量尚未拿到国补。按平均每辆车补贴金额43万测算,待发放的补贴至多可达10.7亿元。补贴发放的滞后性,成为当前燃料电池企业和OEM企业资金压力的重要来源。
3、《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2)》发布
事件回放:3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印发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2)》,《规则》从检验与发证、船舶布置、轮机、电气装置、控制检测和安全系统、消防、氢燃料加注、氢燃料加注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规则》适用于船长20m及以上的船舶,船长20m以下船舶参照执行。《规则》共9章,涵盖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安全、环保技术要求和检验发证要求,为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设计、建造和监管提供了技术法规遵循。
GGII分析:
截至2020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2.68万艘,氢能船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示范应用方面,浙江舟山市率先规划到2022氢能船舶数量>20艘;2025年>100艘;此外,国内首艘搭载了潍柴氢燃料电池的80客位客运船已经在济南莱芜雪野湖下水试验,实现了零碳排航运。
4、武汉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
事件回放:3月31日,武汉市政府发布《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到 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 3000 辆,建成加氢站 35 座以上。目标到 2025 年,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 500 亿元,规上企业达到 100 家,累计产业投资总额达到 200 亿元。
GGII分析:
据GGII统计,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2021-2025官方推广目标合计为32305辆,较为保守;但根据国内13个氢能发展集聚省市发布的氢能相关规划,2025年保有量目标合计达到94000辆以上。目前,示范群已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主战场,在示范群以外,山东省启动“氢进万家示范项目、四川和重庆启动“川渝氢走廊,另外湖北、浙江、山西等未能进入第一批示范群的省市仍在积极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
5、全国最大批量氢燃料冷藏车正式投入运营
事件回放:3月3日,全国首批100台智蓝4.5吨氢燃料冷藏车交付北京顺亿达,在北京大兴百利威物流园举行交付暨运营启动仪式。据悉,该批车的系统配套商是亿华通,额定功率80.5 kW,电堆配套商是神力科技。
GGII分析:
目前冷藏车中柴油车型占比89%。冷藏车的电动化是改善道路空气环境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路径,燃料电池具备耐低温和长续航的优势,相比锂电,更加适用冷链车型。冷链车在国内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据中物流冷链委,2020年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增长至275000辆,净增6.03万辆。此外,3月11日镇江飞驰与凯雪冷链联合打造的氢能冷藏车第一批151台正式投入运营。冷藏车/保温车有望成为商用车中最先实现TCO平价的车型。
6、捷氢科技256kW氢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强检
事件回放: 3月31日,捷氢科技两款系统产品捷氢启源P4H与P4Max通过强检。其中P4H系统额定功率为130KW,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KW/L,P4Max系统额定功率更是达到了256KW,电堆功率密度为4.1KW/L。
GGII分析:
基于长途和重载应用,燃料电池往大功率发展成为必然技术趋势。除交通领域以外,大功率燃料电池在船舶、储能等领域也有较大市场潜力,可有效拓宽氢能的应用边界。据GGII《燃料电池核心产品数据库》,目前已有亿华通、上燃动力、潍柴动力、捷氢科技等企业推出200KW及以上的系统产品。
国内200KW及以上燃料电池系统信息
资料来源:GGII《燃料电池核心产品数据库》,2022年4月
7、宝丰能源规划自2022年起每年增加绿氢产能3亿标方
事件回放:3月10日,宝丰能源发布2021年报,明确规划自2022年起,规划每年增加绿氢产能3亿标方,年新增消减化工装置碳排放总量的5%,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企业50%碳减排,用20年时间率先实现企业碳中和。
GGII分析:
据GGII《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数据库》,2021年在建和规划建设的10个典型绿氢项目,制氢总规模超过543MW。从绿氢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涵盖煤化工、石油炼化、储能发电、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领域,其中宝丰能源光伏制氢合成甲醇项目是已建成绿氢示范项目最大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在建绿氢项目中装机规模最大的。
2021国内代表性建成/在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资料来源:GGII《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数据库》,2022年3月
8、华丰/联合燃料电池落户北京,丰田燃料电池项目投产预期目标1万台
事件回放:3月12日,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华丰以及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即将陆续落户北京经开区,其中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入选2022年北京市重点工程。接下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将在经开区开工,建设燃料电池生产线、检测线和研发中心,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相关研发工作,生产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投产后预期目标产能达1万台。
GGII分析:
继2021年现代汽车燃料电池项目在广州落地后,丰田汽车燃料电池本土化生产也迈出实质性一步。根据GGII 《中国氢电产业投融资数据库》,2021年,现代汽车、Hexagon Purus、博世(中国)、弗吉亚(中国)、康明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落地氢能业务,投资布局领域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电解水制氢设备、催化剂等产业链环节,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120亿元。外资入局,共同助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市场发展和繁荣。
2021年代表性外资企业国内氢能投资项目
资料来源: GGII 《中国氢电产业投融资数据库》,2022年3月
9、东方氢能增资2.49亿元
事件回放:3月3日,北京兴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昌九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开发区氢城成长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6位投资者对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公司进行了增资,增资金额合计2.49亿元,合计持股比例为19.97%。
GGII分析:
氢能及燃料电池“国家队已逐步成为中国氢电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东方电气氢能,3月16日中石化旗下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了氢能装备分公司,全力建设中石化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此外,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先后两轮以市场化债转股方式投资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公司,投资总额1.9亿元,支持“国家队氢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助力解决氢能电池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国字头企业在氢能方面的持续投入,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数据及报告订购咨询:
邮箱:research1@gaogong123.com
电话:0755-26981898-717
如果您有任何报告需求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