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研发等科技攻关“竞赛,各地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加快研发进程。医药制造企业无疑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锋,这场疫情也使得各地重新审视医药制造业的战略价值。医药制造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国家级高新区营商环境优越、创新氛围浓厚,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对国家级高新区医药制造业效益水平、经营情况等进行汇总梳理,并结合实地调研与长期跟踪了解信息,对医药制造业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进行了汇总梳理,包括市场规模、重点领域、科研成果、政策配套等多方面内容。
一、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概况
当前医药制造业已经发展成国家高新区最重要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之一,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超五分之一的国家高新区以此为第一主导产业。2014年以来,以医药制造业为第一主导产业(营业收入指标最大)的国家高新区数量超过35个,2018年,有37个高新区以医药制造业为第一主导产业,占全部园区的比重为21.9%。
图表 1 2014-2018年国家高新区以医药制造业为第一主导产业的园区数(单位:家)
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注:园区数量为医药制造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营业收入最大)的园区数量
②净利润水平较高,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经营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从经营净利润来看,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净利润为1206.4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35.7亿元,占全部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净利润的26.7%。2018年医药制造业人均净利润为16.2万元,高于高新区高新技术制造业10.2万元的平均水平,说明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水平较高。
图表 2 2017-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净利润及园区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注:2017年数据不包括苏州工业园
从净利润率指标来看,2014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净利润率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且净利润率始终高于10%。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净利润率为13.1%,高于高新区内高技术产业净利润率5.3个百分点,高于高新区全部产业净利润率6.2个百分点。
图表 3 2014-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净利润率(单位:%)
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③总体经营情况较好,对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及全国医药制造业贡献较大。近两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以及上缴税费经营指标均保持较好的增长。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上缴税费995.0亿元,占园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32.5%,成为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第二大产业。与全国医药制造业对比来看,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总收入(24264.7亿元)的38.1%,在全国医药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图表 4 2017-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主要经营指标及园区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④出口额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在国家高新区中占比较小。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出口总额为502.17亿元,较2017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出口额约占营业收入的5.4%,低于园区高新技术制造业31.1%的出口比例,且出口额仅占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出口额的2.4%,说明高新区医药制造业企业整体出口占比较小。
从全国医药制造产业来看,2018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为1459.4亿元,高新区医药企业出口占比为34.4%,对全国医药制造业出口贡献较大。
图表 5 2017-2018年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出口总额及园区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二、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区域分布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全国已形成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企业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经济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其区域市场格局与全国医药制造业大体一致。
2019年11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报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出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其中综合竞争力前50强中有36家为国家级高新区,且排名前11位的园区均为国家高新区。从这36家高新区的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分别有7家、6家、5家国家高新区进入生物医药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前36强,三个省份占比达到50%;从大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华南两大地区园区数量占比别为53%、17%,占比合计达到70%。
综合来看,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保持强势,华北和华中地区正壮大发展,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图表 6 按省份划分中国医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前36强国家高新区数量(单位:家)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图表 7 按大区域划分中国医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前36强国家高新区数量占比(单位:家,%)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三、典型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对比
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济南高新区位列国家医药制造业国家高新区综合竞争力榜单前五位,各细分领域竞争力排名如表。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对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梳理分析得出,这五家高新区均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各自的重点发展领域优势突出,如上海张江高新区在创新药领域引领全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并且这些国家高新区普遍有着良好的科研、政策等方面的配套环境,如五家高新区均有专门针对医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医药制造业的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典型国家高新区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图表 8 2019年典型国家高新区医药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
1、中关村科技园区
①市场规模:2018年,生物健康产业实现收入2761.5亿元,同比增长8.2%,利润总额322.9亿元,同比增长6.2%。
②重点领域:形成了以“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技园等园区为主的医药产业联盟,其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相对较快,形成了以药证审批与医药研发为核心板块,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为主体板块,以保健品、化妆品与兽用医药疫苗为拓展板块的“1+4+2特色产业基础。
③龙头企业:集聚了双鹤、同仁堂、乐普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培育百济神州、天智航、诺诚建华等一批技术原创型企业,吸引默克、拜耳、诺和诺德等一批知名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
④科研成果:2018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44.3亿元,申请专利数量2935件,其中发明专利1812件,授权专利1568件,其中发明专利609件。
⑤科研机构:拥有5所医学专科院校、70多家国家级和市级研究机构、4个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7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732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54家。
⑥政策配套:《关于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开拓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国际化发展、特色园区建设等六个方面,共计25条措施给予全方位支持。
⑦其他配套:生物医药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北京海关和北京国检局等部门,在生物健康企业集中的园区建立“一站式生物医药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监管流程,解决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进出口审批手续繁杂、监管难度大、通关效率低等行业瓶颈问题。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支持在重点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集中区域布局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和硬科技孵化器。
2、上海张江高新区
①市场规模:2018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4.2亿元,同比增长14.0%。
②重点领域:形成新药创制成果突出、CRO(临床试验业务)服务活跃的标志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等完备的创新链。张江高新区做到了创新成本最低,获批率最高的佳绩:中国新药研发机构1/3来自张江,中国新药创新专项科研经费1/3投入张江,中国获批的一类创新药1/3产自张江。
③科研成果:尖端成果,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两项成果入选2018年科学十大进展。创新药,重大原创GV-971抗老年痴呆症新药获批上市,填补了17年来抗AD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细胞治疗方案,2018年国内正式获批临床的15个CAR-T项目中张江和徐汇占12家。
④龙头企业:辉瑞、诺华、罗氏、强生、葛兰素史克、安进全球制药企业10强企业,以及扬子江药业、上海医药、齐鲁制药、复星医药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均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
⑤政策配套:《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从创新产品研发上市、项目投资、重大项目、公共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3、苏州工业园
①市场规模: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
②重点领域:以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生物技术为主。主要应用研究方向集中在基因合成与编辑、生殖与遗传、肿瘤液态活检、药物靶点及耐药性研究、健康人群检测服务等领域。
③科研成果: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增一类新药临床批件34张,约占全国的20%。至2018年底,有10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
④龙头企业:信达生物、基石药业、亚盛医药、博瑞医药、东曜药业、康宁杰瑞等。
⑤科研机构:已集聚了中科院、医科院、国内外著名高校、冷泉港实验室等20多家全球顶尖高校院所和创新机构;拥有全球多位诺奖获得者在内的专家顾问团队和数十位中外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集聚了100多位生物医药类顶尖人才团队和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⑥未来方向:根据《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苏州工业园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植介入设备和医用材料等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⑦政策配套:《苏州工业园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对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等企业注册申报产业化给予资金奖励。
4、东湖高新区
①市场规模: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②重点领域:重点布局生物药、细胞治疗、分子诊断和高端医学装备为代表的新兴领域。
③龙头企业:人福医药、辉瑞、国药集团、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生物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及研发机构。
④政策配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持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明确设立每年10亿元的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物企业的培育引进、创新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⑤人才配套:人才项目主要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诊疗、生物农业、生物服务、智慧医疗6大产业领域,利用“人才特区的优惠政策,光谷生物城已吸引26个院士团队项目、485个光谷“3551高层次生物人才团队,5万多名科技人才,构建了光谷生物城乃至武汉市生物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智力支点。
⑥未来方向:东湖高新区正在大力推进包括“药谷在内的“四谷一港建设,未来,将以光谷生物城为依托,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生物经济集聚高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努力把生物健康产业打造为下一个万亿产业。
5、济南高新区
①市场规模: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总收入超850亿元。
②重点领域:已形成细胞与基因集群、医疗装备集群、抗肿瘤集群、医药销售集群等8大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现有销售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产品22个,已申报注册了25个一类新药IND。
③创新成果:截至2018年底,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2个一类创新药物进入I、Ⅱ期临床试验,有13个一类新药正在积极申报临床试验。
④龙头企业:主要有齐鲁制药、恒瑞医药、银丰生物、华熙生物、修正药业、九州通、漱玉平民等知名企业。
⑤科研机构:园区现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新药研究机构,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⑥政策配套:《济南高新区促投资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支持医药项目引进,每年设立5000万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⑦平台配套:包括国内制剂CMO专业加工平台、中药代工生产基地、齐鲁生命银行、特殊膳食食品与特医食品申报与加工基地、食药品检测检验平台、保健品、化妆品公共服务生产平台、境外参比制剂购买服务平台、蛋白质组学个体化治疗平台。
⑧人才配套:有从事医药研究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973和“86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40多人,新药研发和产业化人员10余万人。
以上内容节选自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蓝皮书》,若需了解各地国家高新区详细内容,请见完整版报告。
如果您有任何报告需求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