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电
《2021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调研报告》
2021-06-01 16:25:33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从低碳/无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趋势推进。氢气作为热值最高、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最低的二次能源之一,其大规模应用将是国内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相比煤制氢、氯碱制氢等路线,电解水制氢属于绿氢技术路线,完全无污染、无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理想的制氢方式。中石化等能源化工龙头近年加大电解水制氢环节的投入与布局,有望带动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进入高增长态势。


为全面了解电解水制氢设备供求现状、技术路线、企业布局、未来前景等,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参考公开资料等,推出《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调研报告(2021~2025年)》。报告共分八章,从相关概念界定、电解水制氢设备与下游应用、电解水制氢成本与经济性分析、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技术与标准、重点企业、风险与建议等八个方面,为想要了解电解水制氢的从业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一章与第二章介绍电解水制氢的基本概念及主流分类,并重点分析海外和国内电解水制氢的发展现状,包括应用优势、行业发展阶段、各国对电解水制氢的发展态度、未来15-30年应用规划及增长驱动力,引出电解水制氢设备,帮助读者详细了解全球及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发展前景。总体来看,欧洲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电解水制取绿氢是未来氢气主要供应方式达成共识,并提出详细的绿氢制取-储运-加注-运用规划路线图,2050年主要国家将进入大规模低碳/零碳制氢时代。


2020-2050年世界各国氢气供给路线对比

1.jpg

数据来源:各国政策文件,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2021年4月


中国作为第一大氢气消费国,每年氢气消耗量达2500万吨,其中90%以上来自煤制氢、工业副产氢等灰氢或者蓝氢,电解水制氢规模不足1%,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碳中和政策、制氢规模剧增带来的规模效应、大标方制氢技术成熟等利好因素推动下,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装机量规模有望迎来爆发。未来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产品迭代、市场竞争走势如何,碳中和政策对电解水制氢设备普及有什么影响,将是报告第一第二章分析的重点。


国内氢气消费与生产结构图(左图生产,右图消费)

2.jpg

数据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2021年4月


第三章,重点分析电解水制氢设备使用成本与经济性现状,帮助读者客观评估电解水制氢与其他氢气的成本差异、降本空间与速度,识别其中的市场机会,规避相关风险。在目前工业电价与设备折旧水平下,水电解制氢成本约合3.5元/标方,远高于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副产氢提纯等的成本。随着电解水制氢规模增加,制氢项目的设备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当前以碱性制氢最具经济性,但到2050年,PEM制氢有望与碱性制氢成本持平,整体使用成本下降60%~80%。


2020-2050年电解水制氢技术成本趋势展望(元/标方)

3.jpg

数据来源:IRENA,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2021年4月


第四章,对我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发展痛点与应用趋势做出详细分析,帮助企业对电解水制氢设备供需现状、发展前景与格局建立全面的认识。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目前仍以碱性制氢设备为主,国内商业化运营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基本为碱性制氢项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国内碱性制氢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718所、苏州竞立和天津大陆三家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于技术成熟度、创新空间与客户资源形成的市场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大部分新进者选择PEM制氢的产品路线,但由于PEM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尚处于项目示范期。


2020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路线

4.jpg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2021年4月


此外,近年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爆发式增长也极大地拉动上游制氢设备的出货规模,如宝丰能源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对1000标方碱性设备的采购量就达20台/套。中石油、中石化等头部企业亦纷纷扩大示范项目规模,提前卡位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市场。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弃风弃光等问题,将是推动氢气大规模应用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有力工具。进入2021年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快速扩张会从哪些方面对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将是本章分析的重点。


中国电解水制氢规模及预测(MW)

5.jpg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2021年4月


第五章,重点分析电解水制氢设备下游应用环节,为读者全面了解电解水制氢的应用现状,终端用户需求规模和应用特性,评估各环节的布局机会提供情报与数据支撑。过去电解水制氢渗透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解水制氢规模偏小,成本降幅不理想。钢铁、煤化工、石油精炼等用氢大户基于成本考虑,对电解水制氢的需求远远低于煤制氢等低成本氢气。随着国内碳交易逐步在钢铁、煤炭等领域普及,叠加科技部传统化工项目大规模应用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落地,电解水制氢成本劣势有望不断缩小,并在2030年与煤制氢等灰氢路线的成本持平。报告第五章将会对钢铁、精炼石油、氨气合成与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氢气使用现状,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规模做出详细分析,为投资电解水制氢设备,了解成本与收益,提供较详细的数据支撑。


第六章,重点研究目前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标准、主要性能要求、主要产品技术路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有针对性研发电解水制氢产品提供信息支撑,提高研发效率。现阶段国内电解水制氢有碱性制氢、PEM制氢和SOEC制氢三大技术路线,由于成本、成熟度与产业链配套等多因素决定,碱性制氢是目前的主流。但从性能要求来看,快速响应、宽功率负荷范围与高电流密度是未来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发展趋势。PEM和SOEC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电解水制氢企业主要采用哪些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未来哪一种技术路线更适合制取绿氢,具体的驱动力有哪些,将在本章做重点分析。


第七章,重点分析目前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企业发展概况,协助读者全面分析主要企业的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产能规划等方面最新进展,从中获取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和投资经营的经验。本章针对目标企业,重点分析的维度有产品系列、销售额与出货量规模、产能现状及未来三年规划等方面。


第八章,从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前景、行业痛点及潜在机会、投资建议提供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的看法和意见。尽管未来增量空间巨大,但行业当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仍面临较多风险,例如电解水制氢经济性不足、投资回收周期过长、产品技术路线变动等。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内市场概况,发现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报告第八章将会进行全面分析,为企业规避行业潜在的投资风险提供建议。


数据范围说明

●本报告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

本报告数据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其他地区数据。

●本报告部分数据来自于实地调研、电话调研,与企业及行业真实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报告订购咨询:

0755 26981898(717)

research1@gaogong123.com


版权说明:

本报告版权归高工产研所有,只限客户自身使用,不得扩散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目 录


第一章 电解水制氢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氢气基本特点与电解水制氢应用优势分析

第二节 电解水制氢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路线分析

第三节 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电解水制氢应用发展规划分析


第二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发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一、国家政策与法规

二、技术水平

三、成本与价格

四、产业配套与下游需求

第二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发展阶段定义与产业链分析

一、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发展阶段

二、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链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竞争力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一节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现状及降本趋势

第二节 PEM电解水制氢设备成本现状及降本趋势

第三节 不同领域电解水制氢成本竞争力分析


第四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发展痛点与应用趋势分析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普及趋势对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分析

第一节 钢铁冶炼用氢现状及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空间

第二节 精炼石油用氢现状及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空间

第三节 氨气合成用氢现状及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空间

第四节 交通运输用燃料电池用氢现状及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空间


第六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主要技术路线及代表厂家

第二节 各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成熟度及优劣势对比

第三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分析

第四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行业代表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2020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产业投资动态及投资特点分析

一、投资动态

二、投资特点

第三节 电解水制氢设备各环节市场进入机会与风险分析

报告订购咨询

如果您有任何报告需求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0755 26981898(717)
Research1@gaogong123.com